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广东省揭阳市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高考网 2013-5-4 21:48:16

广东省揭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试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等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如需要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贪婪/褴褛   椽笔/舛误  断碑残碣/嗟来之食
B.俳句/迫击炮  荽/骨髓  贻人口实/颐指气使
C.栈道/湛蓝  针灸/韭菜   厝火积薪/措手不及
D侵略/亲家  甲壳/咳嗽   疮痍满目/怆然泪下
A.lán            chuán/chuǎn       jié/jiē 
B.pái/pǎi      suī/suǐ                yí
C.zhàn         jiŭ                      cuò
D.qīn/qìng       qiào/ké          chuāng/chuàng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
A.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其实是如履薄冰,危机是显而易见的。
B.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认真的研究,专家们对这个名胜区的山川结构、地形地貌已一目了然。
C.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自出机杼的佳作。
D.近几年,他川经营养殖场赚米的钱帮乡里兴建了10所希望小学,人们都称赞他是位从善如流的企业家。
C
A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B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
C自出机杼:比喻写文章、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到,有新意。
D从善如流: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言对于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和奴隶、百姓, 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例外。
B.许大海认为,学校不能剥夺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但是为了保证更多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学校范围内作出限制性的规定也未尝不可。
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D.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剑震慑作用。
B
A.搭配不当:“不论---和”改“不论----还是”
C.语序不当:“特有的”放在“北京人”后面
D.赘余:删去后一个“防止”,
“考生作弊”改“作弊考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凉风拂面,我们从正门走大道,沿盘山公路缓步前行,约摸一个钟头,便到了云麓宫。       ,   ,     ,       。四周古木参天,风景宜人,有三五游客在树下歇息,此时最宜泡一壶清茶,       ,     。从云麓宫出发,十分钟即到禹王碑。
①联内隐“云麓道宫”四字
②宫门题写“对云绝顶犹为麓,救道安人即是宫”一联
⑨使人进入宁静悠远的忘我境界
④冲淡市井的喧嚣繁华
⑤此宫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
⑥富内有吕洞宾浮雕石像
A.①⑥④⑤②③     B.②①③⑤⑥④    C.⑤②④③①⑥     D.⑤②①⑥④③
D.前四句由宫门写到宫内,后两句有承接关系
二、本大题12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u]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u]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译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遗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异”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又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设在岐亭,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康熙十三年,代理武昌知府。吴三桂进犯湖南,朝廷军队正进攻岳州时,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
康熙十七年,迁官为福建按察使。有百姓因为与海外有来往而获罪,株连了几千人,案件审讯完毕,判处统统斩首。于成龙写信告诉康亲王杰,认为所株连的多是平民,应该查清以后释放他们。康亲王平素很敬重于成龙,就全部答应了他的请求。康熙十九年被提拔为直隶巡抚。宣化以前有因被洪水冲上泥沙覆盖的田地一千八百顷,前任长官金世德请求免除田赋,没有得到批准,成为百姓的负担。于成龙又上奏章请求,朝廷听从了。又因为这地方夏秋两季节屡次遭受灾害,请求朝廷赈灾。又另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
康熙二十年,进京朝觐,回答皇帝垂问,皇上褒奖他是“清官第一”。又说他弹劾赵履谦很恰当,于成龙回答说:“赵履谦了过错却不改正,我不得已才弹劾他。”皇上说“处理政务应该懂得大体,小处明白不值得提倡。做人贵在始终如一,你可一定要自勉呀!”随着赏赐给他国库银一千两,皇帝自己乘坐的骏马一匹,还做诗表达对他的褒扬和恩宠,并命令户部派官员协助于成龙赈济宣化等地的饥民。不久,升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到了江南,自己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权势之家担心对自己不利,就编造出一些流言蜚语。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在任上去世。
于成龙历任各种官职从未带过家属,他去世的时候,将军、都统以及幕僚属吏入内检点遗物,竹箱内只有一身丝绸棉袍,床头盐制豆豉和一些日常用具罢了。百姓听到噩耗,罢市,很多人聚在一起痛哭,家里绘制他的画像祭祀他。皇帝赏赐公祭安葬的礼遇,谥号为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察海疆回到京城,皇上询问于成龙为官的情况,锡住回奏说他很清廉,只是因为轻信别人,有时候被下属欺骗。皇上说:“于成龙在江南作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大概因为秉性梗直,那些不肖之徒带着私仇以谗言陷害他,才编造出这样的话罢了。当官像于成龙一样的人,能有几个呀?”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发即时捕治    治:治理
    B.莫敢谁何    何:什么
    C.桥圮,坐夺官    坐:因此
    D.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构:编造
D
A、治:惩处:
B、何:通“呵”,诘问,过问:
C、坐:因犯-----罪,获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
       未儿,卒于官
    B.乃出呼役械诸盗
       乃为不负
    C.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
       朱行,为民累
    D.有民以通海获罪
       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C
A.于:介词,向/介词,在
B.乃: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C.为:都是动词,成为。
D.以:介词,因为/介词,用、拿。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正面表现于成龙“能”和“廉”的-组是(3分)
  A.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
    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B.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C.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D.居数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D
A.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是少数民族对于成龙的惧怕,“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是舆论对于成龙的评价。
B.“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是权势之家担心对自己不利。
C.“民相爱如家人父子”是于成龙与民相亲相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B.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时,曾为关押在牢狱里即将被斩首的数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龙为榜样米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D.于成龙做官时,从来携带家属,吃穿极其简朴。去世时,曾任职之处的老百姓停止了买卖,聚集痛哭,家家画像来祭奠他。
A.
B关押在牢狱里即将被斩首”错,原文为“狱成,当骈戮”,意思是案件审讯完毕,判处统统斩首。
C.“天下廉吏第一”是舆论对于成龙的评价,不是皇帝对他的褒奖。
D.“曾任职之处的老百姓”处的老百姓错,范围扩大,应为“江南的老百姓”。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3分)
(于成龙)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追查其踪迹线索)抓到案犯,百 姓非常惊叹佩服。
    (得分点:狱、辄、踪迹)(3分)
(2)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4分)
又因为这地方夏秋两季节屡次遭受灾害,请求朝廷赈灾。又另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
    (得分点:以、被、贪墨、论)(4分)
 (3)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3分)
处理政务应该懂得大体,小处明白不值得提倡。做人贵在始终如一,你可一定要自勉呀!”
    (得分点:为、尚、其)(3分)
10.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 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 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 愁坐正书空。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结合全诗,说说本诗的主旨。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
(2)读第二、三两联,思考作者是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情的。
      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运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       ;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          。
 (3) .              ,      。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4) .              ,     ,参差十万人家。
    (1)不知礼,无以立也。
    (2)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3)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4)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艺术家的智慧
    一个星期日早晨,我在罗丹的工作室中,立在他最动人的作品之一的模型前面。这是一个美丽的少妇,苦痛地扭着身子。她像是沉浸在一种神秘的忧愁中——低垂着头,闭着嘴唇和眼皮像是睡了;但是她面目的苦痛表情,显露出她内心的斗争。看这座雕像时,最使人惊讶的是她没有手,没有足。雕塑家似乎对自己不满,一时生气,把她的手足截断了。这是一个有力的形象,可是手足不全,不免令人惋惜,可怜她受到摧残。我想着罗丹的作品时常引起不满的批评,既然我不牵连在内,我便向大师说了,看他怎样回答。
    罗丹对我说:“你要相信,把这座像塑成这样,是我预定的计划:冥思。所以没有手来动作,没有足来走路。”罗丹激动地说:“如果我的塑像不好,如果我犯了解剖学上的错误,如果没有把动作表现得恰当,如果我不懂得使石像具有生命的学问,那末这些批评家非常有道理。但如果我的人像是正确而生动的,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而且他们又有什么权利禁止我在作品中结合一些思想呢?他们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如果我在我本行技术之外,又贡献给他们一些思想,如果我为了悦目的形象更加充实而给以一种意义?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有人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可以满足于成为一个灵巧的工匠,而智慧是不必要的。恰巧相反,对于他们,智慧是不可少的,无论描绘形象或是塑造形象,甚至一些好像最缺少思想性的仅仅悦人眼目的形象。当一位雕塑家塑造人像时,第一要全盘考虑总的动作;然后,一直到工作完成为止,要胸有竹,牢牢记住这座人像的总的概念是什么。为了把作品最细微的地方不断地归结到这个中心思想上去的和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十分强烈的思想上的努力, 这是做不到的。”
    这个女人,现在我了解,她是人的智慧的象征——她被她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紧缠着,她被她所不能实现的理想逼恼着。像身的减缩是表示思想的折磨。有人相信艺术家可以不要智慧,毫无疑问,那是因为他们中间有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似乎缺少智慧,在著名的画家与雕塑家的传记里,满载某某前辈天真可笑的趣闻;但是要知道,伟大的人物,常因不断思考自己的作品而忽略日常生活。更要知道,虽然他们颇有智慧,但表面上好像肤浅得很,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口才和答应不敏捷的缘故;可是对于那些浅薄的观察家来说,善于辞令是聪明伶俐的唯一标志。
12.第一段结尾处说,下面可能属于“我”说的内容的两项是 (5分)
A.这少妇塑像美丽、动人,却显得那样苦痛忧愁,真令人惊讶。
B.这样一个美丽有力的形象,您却截掉了她的手足,实在可惜。
C.近来您的作品时常引起不满的批评一一当然这与我无关,您知道吗?
D.这少妇塑像是这个样子,您不担心它会引来批评家的非议吗?
E.您似乎是要表现一种预定计划,但可能有人认识它象征的智慧吗?
B、D、
(A项并不是“我”真惊讶的内容,“我”不会问,另外罗丹也未就此回答。
C项中“当然这与我无关”的解释不合情理,另外罗丹也未对“您知道吗”进行回答。E项是听过罗丹的话才可能有的认识,不可能出现在开始的话中。B项是“我”最吃惊的疑问,
D项也是“我”迫切想知道的,这两项与罗丹的回答又恰恰相合。)(答对1项给2分,答对2项给5分,多选则不给分。)
13.造成“有人相信艺术家可以不要智慧”这种误解的原因是什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因为一些浅薄的观察家认为,艺术家中间有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智慧。
  B.因为许多艺术家虽然颇有智慧,但表面上好像肤浅得很。
  C.因为一些观察家比较浅薄,许多艺术家常忽略日常生活、不善辞令。
  D.因为一些观察家比较浅薄,他们认为善于词令是聪明伶俐的唯一标志。
C(第三段的语句“在著名的画家…唯一标志”包含着答案中的三个要点。)(3分)
14、第一段中说“罗丹的作品时常引起不满的批评”。这种“批评”的共同点是什么?(不超过20字)(4分)无视罗丹作品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杰作。
(依据答为所问的规律,“批评”的共同点可由第二段中罗丹的回答推断。罗丹的回答中,由“如果我的塑像不好”到“悦人眼目的形象”是同答这种“批评”的。归纳这一层次内容,可得出答案。“艺术性”与“思想性”每方面各2分,共4分。)
15.第二段中罗丹说“把这座像塑成这样,是我预定的计划”,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罗丹按“预定的计划”雕塑少妇塑像的大致过程( 60字左右)(4分)
     先安排总体:使塑像扭身垂头,呈现苦痛的样子,缩减掉手足;然后围绕冥思中心,雕塑闭着的嘴唇、眼皮和面目苦痛表情的细节。(第二段倒数第二句,是罗丹总结一般规律的话   将他与第一段中对少妇塑像的描述结合起来就是答案。每方面2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合“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    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    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选自2010年第1期《小说月报》)
16.文章第四段写妻子和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小说第四段写妻子女儿的活,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与“他”的 “大急”形成了对比,(2分)突出了“他”对花瓶的珍惜,对不小心玷污花瓶的后悔(2分)
17.文章为何要以“千叶瓶”为题?请作简要分析。(5分)
    因为千叶瓶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千叶瓶展开叙述。(2分)开篇先对千叶瓶做了简单介 绍,写回忆录时不小心在千叶瓶上“画了一个弯道”,然后将其修补成一片绿叶,又接二连三地画绿叶,并引发主人公的回忆,再至后文与友人谈及千叶瓶。(2分)’”千叶瓶”,将主人公所经历的事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分明,结构清晰。(1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